2021年10月14日,“2021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章)” “2021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评选揭晓。通过单位推荐,民主评选,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游闽键知识产权调解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2021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并受到隆重表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文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等为获得荣誉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
工作室简介
曾获荣誉
2018年12月荣获“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2020年5月荣获 “浦东新区工人先锋号”称号
2020年-2021年主要事迹
游闽键知识产权调解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11月,旨在为当事人提供灵活、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工作室自成立伊始,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的同时,持续挖掘自身创新创造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以专业能力践行社会责任。
一、组建防疫法律服务志愿团,提供公益法律咨询。2020年初疫情爆发,工作室在游律师的倡议之下,率先组建了全国第一个防疫法律服务志愿团,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截至目前,志愿团共接待各类法律咨询千余次、针对疫情期间的各种法律问题撰写文章100多篇,累计阅读量800余万次。
二、建言献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做贡献。工作室围绕着疫情相关的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共撰写了包括依法防控疫情、规范基层权利行使、加快出口通关防止国际产业链转移等议题在内的一系列建议。在疫情防控期间共计提交了14篇相关建议,其中4篇被报送至全国政协,3篇被上海市政协予以采纳。另有部分建议通过国务院参事室报送有关部门,得到各部委的积极反馈。
三、积极筹措医疗物资,克服重重困难支援抗疫一线。在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工作室积极筹措医疗物资,在第一时间向上海及湖北抗疫一线捐赠防疫物资,并专项支援国家疾控中心援鄂医疗队,合计价值超过两百万元。
四、通过在线调解,化解疫情期间国内国际纠纷。疫情期间,工作室为公众提供了在线调解的法律服务,在疫情初期便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三方当事人的商业楼宇转租的承包经营合同纠纷。该案例由上海市司法局推荐呈报司法部,成为疫情期间化解社会矛盾的典型案例。此后,工作室又成功调处了一起因疫情引发的跨国货物买卖纠纷,在三周内使得位于哥伦比亚和上海的两家公司达成和解。
五、心系“后浪”,助力应届生走出后疫情时期求职困境。为解决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工作室分别于在2020年7月与2021年4月举办了两届毕业生实务培训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为全国法学院应届毕业生提供纯公益的指导与实务训练。
六、参与专业人士志愿服务团,助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随着进入疫情常态化时期,为助力科创企业复工复产,在游律师的引领下,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浦东新区专业人士志愿服务团,通过每日线上值班的方式,24小时无间断地为张江科学城的科创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助推发展区域创新创业环境。
七、继续以“调解”为抓手,促进上海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展。截至目前,团队累计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调解纠纷案件八十余件,其中包括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首个二审调解成功的案件,推动了上海知产法院委托第三方调解机构调处二审上诉案件机制的开启。此后,工作室通过建设线上调解,使更多主体享受到知产调解定纷止争的方便快捷,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八、心系郑州,助力河南省抗洪救灾。2021年7月,河南省遭受了特大洪水灾害,形势异常严峻。工作室共向灾区捐赠恒大冰泉500箱、84消毒液600瓶,免洗洗手液168瓶,用于灾情消杀工作,助力河南省抗洪救灾工作。
九、立足本专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自身创新创造与服务社会的能力。2021年9月,游闽键律师积极参与“百名劳模工匠进企业校园”中的线上普惠讲座录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生动的案例,为企业、校园传播最前沿的知识产权知识,助力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此外,工作室于2019年、2020年驻点“长三角文博会”,连续为各大参会企业提供公益性知识产权服务,推动上海展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构筑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