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通常会需要大量复制素材,当素材属于版权法保护的客体时,可能构成版权侵权。[5]但如果抓取技术仅复制作品的一个微小部分,且该部分并不体现作者的独创性,则也有可能不构成著作权法定义的复制行为。[6]
例如,如果数据挖掘软件利用“网络爬虫”抓取属于版权保护的作品,则可能侵犯权利人的复制权。
数据挖掘不免有时需要利用现存数据库。挖掘行为可能涉及复制、翻译、改编受版权保护的数据库,即使部分或全部数据库内容本身不受版权保护(仅须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属于智力成果)。[7]此外,数据挖掘还可能侵犯欧盟数据库专门法授予的数据库权,包括提取数据库全部或实质部分内容的权利以及重新利用上述内容的权利。[8]
悖论在于,旨在鼓励创新的传统版权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促进创新的数据挖掘。为防止版权制度成为数字经济与科学创新的阻力,2019/790指令对版权、领接权以及数据库权明确设定了两个限制。
科学研究例外
第一个例外涉及以科学研究目的的文本和数据挖掘(2019/790指令第3条)。受益主体仅限于科研机构以及文化遗产机构(cultural heritage institution),后者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规定旨在限制2001/29/EC指令调整的著作权、96/9/EC指令项下数据库权以及2019/790指令第15条为新闻出版机构新设立的新型“领接权”。豁免的行为方式广泛,包括实现数据挖掘执行复制、提取、储存行为。指令要求欧盟成员国应当(shall)立法确认上述主体为科研目的实施复制或提取行为不侵上述版权等权利。“应当”一词,与2001/29/EC指令“可以(may)”和96/9/EC指令“可选择权(shall have the option)”用语相区分,意味着各成员国规定此例外与限制的义务是强制的。
2019/790指令设定的第二个例外适用于从事数据挖掘的任何个人和单位。所涉客体除第一个例外所涵盖的外,还包括2009/24/EC指令项下计算机程序所享有的“版权”。与第一个例外不同,版权权利人可以禁止有权访问内容的用户执行数据挖掘。版权权利人应以适当方式表达禁止挖掘的意愿,如果作品是在网上发表公开的,应以机器可以阅读的方式表达意愿。[15]
大数据时代,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数据挖掘的帮助,而诞生于印刷品时代的版权制度或将阻碍数据挖掘的发展。2019/790版权指令第3和4条规定的版权限制是欧盟版权现代化工程之一。但应该看到,欧盟路径仍显保守,仅在有限条件下适用例外条款,且限制条件的认定还存在不确定性。欧洲IPSIDE律师事务所将持续关注例外条款后续实施动态。
【参考文献】
[1]European Commission (EC),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wards a Modern, More European Copyright Framework), COM(2015) 626 final, 9 December 2015.
[2]EC,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 COM(2016) 593 final, 14 September 2016.
[3]Article 2(2) of Directive 2019/790.
[4]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Judgment of 16 July 2009, Case C-5/08, para 47.
[5]Article 2 of Directive 2001/29/EC.
[6]See supra n° 4.
[7] Article 5 of Directive 1996/9/EC.
[8]Ibid., Article 7; See also 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Judgment of 9 November 2004, C-203/02.
[9]Consideration 14 of Directive 2019/790.
[10]Ibid., Consideration 10.
[11]Ibid., Consideration 18.
[12]Ibid., Consideration 14.
[13]Ibid., Consideration 11.
[14]Ibid., Consideration 12.
[15]Ibid., Article 4.
(本文为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Ipside欧洲知识产权咨询代理